食品营养分级助力健康生活(微观)

发布时间:2024-06-05 01:48:40 来源: sp20240605

  通过准确标识、明确分类,让消费者在知情基础上作出更合理的选择,更高品质、更加健康的食品才能在市场上脱颖而出

  

  饮料也有营养分级标准了。前不久,全国首个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在上海试行。根据饮料中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的含量,分为A级到D级,推荐程度递减。这一标准引发广泛关注。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控糖”“控脂”成了许多人的迫切需求。然而,目前的食品饮料普遍采用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的形式来介绍其营养价值,大多数普通消费者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很难真正理解这些指标的意义。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对食品营养情况进行分级,消费者就可以根据身体状况和个人喜好来购买,养成更健康的饮食习惯。

  营养分级标准的建立,有助于倒逼商家诚信宣传、优化供给,避免只是把健康食品作为营销噱头。现实中,一些主打“低糖”“零卡”“低脂”等概念的食品饮料,有不少都名不副实。此前,有关部门曾对市场上部分“现场制作的奶茶”进行营养分析,发现绝大部分标称“不额外加糖”的奶茶,实际总糖大于0.5克/100毫升。近年来,糖和脂肪摄入过量导致的健康问题,呈现年轻化趋势。解决好这一问题,必须进一步优化健康食品的市场供给,尤其要防范劣币驱逐良币。通过准确标识、明确分类,让消费者在知情基础上作出更合理的选择,更高品质、更加健康的食品才能在市场上脱颖而出,食品行业才能在规范发展的轨道上行稳致远。

  也要看到,饮料等食品的分级标识覆盖面还不够广,相关配套措施尚待完善,仍需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一方面,要督促试点商家按分级标准如实展示食品营养信息,让更多消费者了解食品营养分级的重要性,并在日常消费过程中逐渐养成关注营养分级的习惯。另一方面,要加快完善分级标准、细化相关规范,并进一步强化监管,及时查处营养成分造假等行为,确保营养分级不掺水分,为消费者提供真实可信的参考依据。

  分级的初衷,是让消费者更直观地了解食品营养价值。目前的营养分级,只是依据有限的参数对食品进行评估,并非界定相关食品健康与否的唯一标准。要保持身体健康,除了参考营养分级,还要结合自身健康状况作出判断。在适量的前提下,健康状况比较好的消费者不必纠结某一两次的饮食选择,而健康问题相对较多的人,也不能因为某些食品营养分级推荐度较高就放松警惕。在科学合理把握食品营养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健康素养,才能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合理膳食是健康的基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引导居民形成科学的膳食习惯,推进健康饮食文化建设。总结“营养选择”分级标识的经验做法,推进食品营养标准体系建设,探索推出更多行之有效的健康指导举措,推动形成健康饮食新风尚,必能进一步提升群众健康水平,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迈上新台阶。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29日 05 版)

(责编:赵欣悦、曲源)